快递承包区,正在“消失”?

 行业动态     |      2023-10-22 21:42

一方面,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大家都说快递行业“得网点者得天下”,但严格意义上来说,w66承包区承包了整个快递服务链条最大的压力,承担了绝大多数快递业务的揽派两端。作为总部、网点在末端之间的“连接器”,承包区无疑是快递江湖舞台中央的主角,风头无两。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近些年来,为了提质增效,减少中转环节,或者保持网络稳定等等目的,快递末端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层出不穷,驿站直送、末端直链、扁平化管理……虽打法各异,但战略趋同,“去承包区”成了不少快递企业“追捧”的对象。而处在“夹心层”位置的承包区,有意或者无意的被忽视了。

新人换旧人了?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却成了牛夫人。这种“尴尬”传导至承包区层面,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禁让人深思——承包区难道要消失了吗?


作为加盟制快递模式下的代表性产物,承包区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定义。

先做个简单科普:承包区,如同快递企业总部与加盟网点关系的“缩小复刻版”。网点将其加盟区域内的部分经营权承包出去,无论是派费,还是任务量,都由一级网点制定好给到承包区,承包者自负盈亏。

很多时候,为避免与网点的名称混用,业内人通常将承包区与一级网点区别开来,用“二级网点”来称呼,还有人经常唤作“站点”或者“分部”,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将其习惯性叫做“承包区”,这样似乎更加形象且接地气。

作为加盟制快递体系内最微型的一种经营方式,“承包区”的经营范围可大可小,大到比某些县城网点都大,小到乡镇范围内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承包区才是快递江湖里真正的“蚂蚁雄兵”。

但,当提及“承包区”时,他们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浓的情绪:怨。这种负面情绪,也是承包区老板们现实处境的真实描述。

正如一位承包区老板所言:总部罚款下来,你罚快递员的话,快递员直接可以辞职不干,兜底罚款的是承包区,承包区还不能不干就走人,加盟费、押金都在里面困着,所以最后吹哨人不是快递员,而是承包区的小老板们!

问题来了:“小甜甜”变成“牛夫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是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都知道,加盟制快递的组织模式,在业务(权力)层级上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总部是占据塔尖,省区— 加盟商—承包区—业务员,一级压一级;在财富分配上却呈“倒金字塔”型,越往末端,承受的压力越大,利润越空间越少。

如此之下的承包区,上要应付来自网点包仓、任务量的苛刻要求。下要满足业务员的各种福利待遇需求,僧多粥少的“尴尬”,让承包区老板们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二是安全感越来越弱。

在快递产业链上,承包区更加缺乏安全感,是一群非常弱势的群体。

比如:散件被很多承包区看作是最后的底线,虽然不指望散件能带来多少收入,但现在线上下单的渠道越来越多,黄牛也大行其道,这一块收入也被抢占,不可谓不寒心。

再比如:大客户直接被网点翘走,小客户又有同行低价竞争,还要每天承担罚款包仓费。

更为过分的是,当一级网点想要转让或者搞共配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一下,就通过降低派费,增加包仓和任务量,强行逼着承包区退出,将自私表现得极其难看。背后潜台词,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众多因素集聚之下,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包区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曾无限风光的承包区,所经历的荣光和落寞,是我们更应该被看到的另一面。

从行业角度来看,承包区逐渐被驿站化,在这几年还是比较明显的,驿站直送这种模式降低了网点与末端(驿站)的沟通成本,终端入库入柜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末端派送成本也有效下降。

从经营层面来看,减少中转环节也是快递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途径,多一道“中间环节”,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基于此,“拆分一级网点,让承包区独立”或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辩证地看,存在即合理。承包区的服务能力和触达能力是驿站无法比拟的。比如:破损、遗失、错分、延误、拦截退回、改地址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处理,单纯的依靠驿站显然不合适。另外,如果砍掉承包区,推行驿站直送的话,形同一盘散沙,因为驿站的建造成本低甚至是免费补贴建的,稍不如意就say  good  bay 。

更值得关注的是,拆分网点是“一颗硬钉子”,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想拆就能拆的。据老鬼了解,某快递企业就是拆拆拆,拆到最后网点抗压能力大幅度变小,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然后又合并站点,最后除了满地狼藉,别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种种利益纠葛,“网点拆分,承包区独立”的优势与阻力同样明显,并非一朝一夕可为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解或不可解的矛盾,承包区真的会消失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