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造车十年的w66苹果,宣布放弃造车,改弦易辙,进军人工智能,而同样是手机制造商跨界造车的小米,则信心满满,仅用三年不到的时间,首批量产车型SU7将于近期上市,创始人雷军发出豪言,“小米SU7,同档谁与争锋?”。苹果与小米截然不同的拓展路线,说明了什么,彰显了中美之间的那些不同呢?
一、苹果更辙
造手机的科技类企业纷纷宣布跨界造车,车企则希望涉足手机制造完成生态闭环,二者的双向奔赴,似乎代表着未来趋势。在国内,除了小米,包括华为、魅族等纷纷成为跨界造车参与者,而在2023年,蔚来的手机也已经与消费者见面。
然而,全球著名的智能手机品牌苹果,在造车十年之后,宣布放弃造车,给出的理由是,更换赛道加大对AI投资,这似乎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近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领域,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其中,在短时间内市值超越苹果,就是因为他们踩上了AI的风口。
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AI对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改弦易辙之后,苹果完全可以靠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出一条苹果特色AI道路。库克表示,汽车团队的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人工智能部门,公司正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其软件平台中,每天在对话式人工智能研究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战争中,苹果的加盟,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举措,可能开辟新天地。苹果的优势在于:它可能是唯一拥有算力层、中间层、模型层、应用层等全栈式能力的科技公司,在自有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算法和数据的多层降本增效优化叠加下,带来的模型系统优化效果将会非常显著。
苹果放弃了公司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长达十年的造车努力,曾被视为有可能改变汽车行业。圈内圈外,在惋惜的同时,不少人认为是上策,从战略角度看,这一“壮士断腕”的行为对苹果公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更专心地聚焦和优化其核心业务。
拥有1620亿美元现金储备的苹果,在10年尝试之后,造车计划最终败北,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技术无法突破,项目利润极低。
造车之初,苹果将目光投向未来市场,直接瞄准最高的L5,造出一辆真正意义上自动驾驶汽车,领先一众车企,成为行业利润的“垄断者”。为此目的,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
遗憾的是,苹果低估了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难度,这并非简单的功能与生态,而是需要充沛的算力、灵敏的识别、灵活的决策,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来说,都不具备落地条件。
当下科技行业的软硬件技术距离实现上述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直到今天,无论是算法还是传感器,或是AI的先进程度,都难以支撑L5,对于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苹果而言,这目标也有点好高鹜远。
为了L5,苹果不停烧钱投入,一路波折,项目负责人屡屡更迭,项目目标不断降级,甚至改变策略,与现代、大众、丰田等车企洽谈合作,但都没有成功,随着中国造车的兴起,苹果不得不审视自己的造车项目,或许清楚认识到,在汽车领域造出一辆像iPhone一样的颠覆性产品,可能性非常低了。
曾经,苹果进入一个全新行业的首要目标,就是靠革命性的技术,增强产品溢价,抢夺行业的大部分利润。对于手中的造车项目,早在两年前,觉得已成鸡肋——造车太难,利润太小。
苹果汽车的产品力其实已经落后竞争对手一大截,在制造工艺、自动驾驶等核心能力上远逊于特斯拉,在技术上长期难以突破后选择了降维,从传闻中的L5级别自动驾驶改至L2+,然而,这样的车型在今天,还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呢?
尝到当年Iphone4颠覆了整个直板机市场甜头,苹果的卖点,一直是“颠覆”,然而,手机市场可以玩颠覆,但汽车市场颠覆谈何容易?对于造车,苹果虽然十余年为此付出了巨额资金,但相比于量产后面临的销量变数以及烧钱无底洞,及时止损也是好的。
不得不说,苹果放弃造车,可能是当下的无奈“优选”,正如乔布斯所言:“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放弃也需要勇气。总之,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也是一个有远见的决定。
面对这一潜在对手“退赛”,不少大佬给出了正面评价,马斯克在社交媒体网站X上配上致敬和香烟的表情符号,当日收盘,苹果股价上涨近1%,意味着投资人对这一选择的赞同。
进入汽车行业存在的高门槛,除打造核心技术外,就是打供应链协同战。汽车开发时间长,供应链管理更为复杂,对技术、人才、生产制造、供应链渠道、售后等要求更高,没有现实世界的数据,欠缺造车经验的苹果公司不占据优势。
苹果不可能很快建立一个封闭的、了不起的汽车供应链,苹果的工程能力,已经随着美国制造业的落伍而大大衰减了。
一台iphone,也就500多个零部件,一台汽车足足有数万个,怎么组织成熟供应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这些供应商可能大多都在中国,宝马的中国供应商数量已经达到了460家。
苹果一向对供应商过于苛刻,如果选用中国供应商,苹果很难像手机那样,吃到利润的大头,况且,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苹果一直在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
苹果汽车,曾代表着一种创新产品颠覆行业乃至颠覆生活的宏图壮志,在推出自主车型的前夜折戟了,这种战略放弃是对是错,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回答。对汽车研发的“知难而退”,与转而all in AI的“知难而进”,是否更有意义,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AI是汽车下半场,苹果此前时间与资本的投入并非竹篮打水一场空,进军汽车行业的最大举措是其CarPlay软件,苹果可以推动该软件的发展,帮助其推广到更多车型上。
若苹果未来在AI上攻城略地后,再次介入到汽车业不是没有可能,从这个角度说,苹果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到汽车行业的变革中,而且还是捷径。
二、小米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