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w66经济的发展,逐渐有意识地发展民族经济并适当约束外资。伴随着对外开放带来的经 济的发展,为保护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民族资本,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政 府坚持以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作为吸收利用外资的基础,适当性约束外资,发展民族资本。 针对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政府普遍限制外资进入,70 年代初,政府通过颁布各种 法规,规定禁止外资在 39 个轻工业、进出口商业、国产物质销售业、服务业以及铝板、锌 板、电视机、造纸、纺织等制造业部门进行新的投资。税收优惠方面有所调整,1984 年前, 政府通过提供折旧加速、亏损结转、印花税免税等激励手段鼓励外国投资,1983 年底颁布 的新税法取消了大部分激励,但依然保留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免除或降低进口机械设备和 外国人员的个人物品等关税。鼓励有助于经济发展的部门优先发展,但经过一定的年限后, 逐步地由印度尼西亚民族资本来控股或直接经营,同时 1974 年起规定新外国投资者需要与 印尼原住民、合作社或国营企业进行合营,且印尼持股比率需大于或等于 51%。 振兴资本市场,改善民生环境。除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政府还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与建设。
1977 年设立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BAPEPAM,证券交易所(JSE)在 BAPEPAM 监管下运营, 1987 年推出一揽子计划(PAKDES 87),逐步解除 IPO 相关限制,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有所 增加,1995 年引入自动交易系统。大量投资在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民族经济受到保护和促进,资本市场实施改革,社会环境 得以改善,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强经济应变能力。印尼石油储量较高,70 年代,随着世界石油价格 高升,印尼石油出口额大幅增长,成为经济的主导部分。1980 年,石油和天然气占据了印 尼 74%的出口,过度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模式使得印尼经济在国际经济变动前显得脆弱。 1982 年和 1985 年,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两次急剧下降,印尼经济遭受损失,也迫使政府 在 80 年代后期对经济进行调整。政府推动非石油工业的发展,加强贸易、金融和投资的自 由化,取得了良好效果,1989 年石油和非石油出口占比分别为 39%和 61%,此后出口保 持非石油占比为主。同时,为适应国际上的新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90 年代起,实施一系 列调整,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科技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加速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着 改革调整,印尼经济和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 80 年代以前的石油和天然气,转变为 80 年代后半期的制成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和木制品,以及 90 年代中期以来的电子工业等 高附加值产品,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对国际经济波动的应对能力有所强化。